最近跨境圈炸开了锅——美国FTC(联邦贸易委员会)突然出手,给亚马逊、沃尔玛等平台和几家本土企业发了警告信,核心就盯着一件事:“Made in the USA”(美国制造)标签不能瞎用!对咱们中国卖家来说,这可不是小事,搞不好账号都可能没了,必须高度警惕!
一、FTC动真格,“美国制造”标签成严查焦点
这次FTC的动作特别强硬,不仅点名亚马逊、沃尔玛,要求平台严格管管第三方卖家的“美国制造”标签,还直接警告了4家美国本土企业,让它们立马停掉不实的“美国制造”宣传,除非能拿出证据证明产品“全在美国或几乎全在美国生产”。
FTC主席放话了:“消费者买‘美国制造’,就是想实实在在支持美国工人和经济,不能被骗!” 这话背后的意思很明确:别想钻空子打擦边球。
二、为啥“美国制造”标签突然成了“雷区”?
说穿了,还是流量和利益闹的。
今年以来,受美国关税政策和经济环境影响,美国消费者对“本土制造”的热情飙升——谷歌上“Made in the USA”的搜索量翻倍,43%的美国人更愿意买这类产品,亚马逊上的相关搜索也跟着大涨。
对卖家来说,贴个“美国制造”的标签,似乎就能轻松蹭到这波流量。但问题是,FTC对这个标签的认定标准,严到让人大呼“没想到”:
– 最终组装必须在美国完成;
– 核心加工环节得在美国进行;
– 所有或几乎所有零部件都得是美国产的。
这三条少一条都不行!
三、亚马逊卖家请注意:严查可能就在眼前!
现在沃尔玛已经表态“零容忍违规产品”,但亚马逊暂时没出声。这种“沉默”反而让卖家更紧张——按照以往规律,平台很可能接下来就会针对第三方卖家的标签,尤其是“美国制造”标签,展开大规模审查。
更要命的是,违规的后果不是小事:2021到2024年,FTC已经开出1580万美元罚单,而且处罚力度还在加大。对咱们跨境卖家来说,一旦被查到,轻则产品下架,重则账号被封、资金冻结,之前的投入可能全打水漂。
四、现在该怎么办?3步避险指南请收好
1. 自查产品供应链:从头到尾核对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组装环节,确认是否真的符合FTC的“美国制造”标准,不符合的千万别乱标。
2. 紧急修改Listing:立刻检查所有产品页面,但凡有“Made in the USA”或类似表述的,只要不符合标准,马上删除或修改。
3. 备好证明文件:提前整理好产品的生产地证明、原材料采购凭证等资料,万一亚马逊抽查,能及时拿出来自证清白。
最后想说,合规这条路虽然麻烦,但却是跨境生意的“保命符”。这次FTC的警告已经很明确了,别存侥幸心理。关注我,后续会持续跟进亚马逊的审查动态,帮大家避开更多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