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监管重拳:TikTok延迟申报Tokopedia收购被罚150亿盾,跨境卖家合规警钟长鸣
最近,印尼竞争监督委员会(KPPU)对TikTok的一纸罚单,再次提醒我们:在全球并购浪潮下,合规申报绝非小事。9月29日,KPPU宣布对TikTok Nusantara (SG) Pte. Ltd.处以150亿印尼盾(约合人民币640万元或90万美元)的罚款,原因就是该公司在收购本地电商巨头Tokopedia多数股权后,未能按时向监管部门申报。这起事件不只牵动TikTok的印尼布局,更为广大跨境卖家敲响警钟——尤其那些在TikTok Shop或印尼市场深耕的商家,稍有不慎就可能踩雷。
收购案回顾:TikTok重返印尼电商的战略一搏
回溯这笔交易,TikTok早在2024年1月就敲定收购Tokopedia 75.01%的股份,剩余24.99%仍由母公司PT GoTo Gojek Tokopedia Tbk持有。这笔交易总额约8.4亿美元,旨在帮助TikTok绕过印尼政府对社交媒体平台直接从事电商业务的禁令,通过与Tokopedia的合作曲线重返当地电商市场。 印尼作为东南亚最大电商市场,年交易额超500亿美元,TikTok自然不愿缺席。收购后,TikTok Shop与Tokopedia整合,形成新的电商生态,卖家可以通过TikTok的流量优势触达更多消费者。
但问题出在申报环节。根据印尼反垄断法,类似并购交易须在生效后30个工作日内通知KPPU。交易于2024年1月31日正式生效,最晚申报期限为3月19日。 TikTok却拖延了88个工作日才补报,这直接违反了规定。KPPU在调查中发现,虽然交易本身未造成市场竞争损害,但延迟行为已构成违规。
处罚细节:从调查到宣判的全过程
KPPU的案件编号为02/KPPU-M/2025,由Rhido Jusmadi领衔的专委会负责审理,并在雅加达总部宣读判决。委员会成员还包括M. Fanshurullah Asa和M. Noor Rofieq。尽管TikTok在过程中承认错误、积极配合且无过往违规记录,这些因素帮助减轻了罚款力度,但最终仍被处以150亿印尼盾的罚单,并要求在判决生效后30天内缴入国库。 对比印尼反垄断法的上限(每日最高可罚250亿盾),这个金额不算极端,但足以警示外资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KPPU早在2025年6月就对这笔收购给出“有条件批准”,要求TikTok和Tokopedia遵守竞争规则,如不滥用市场支配地位。 7月,监管方又启动针对延迟申报的专项调查,直至9月底尘埃落定。这显示印尼当局对跨境并购的监管日益严格,尤其针对科技巨头。
TikTok的回应与未来布局
面对罚单,TikTok迅速表态:公司尊重法律程序和KPPU裁决,正在仔细研究判决并评估下一步行动,同时强调在印尼致力于维护健康竞争。 他们重申,收购Tokopedia的核心目的是实现社交与电商的分离,推动本地经济增长。短期内,这笔罚款对TikTok的财务影响有限——毕竟,其全球营收已超千亿美元。但长远看,它可能加剧印尼本地卖家对平台的疑虑,影响生态稳定性。
从更广视角,TikTok在印尼的电商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23年,印尼政府禁止社交平台直接卖货,迫使TikTok暂停电商业务。此次收购本是翻盘之作,但合规纰漏无疑增加了不确定性。
对跨境卖家的警示:印尼市场机遇与风险并存
对于我们这些跨境卖家来说,这起事件绝非隔岸观火。印尼电商市场潜力巨大,预计2025年GMV将达820亿美元,TikTok Shop整合Tokopedia后,成为Shopee和Lazada的有力竞争者。 许多中国卖家已通过TikTok的短视频流量,在印尼卖出服装、美妆和电子产品,月销轻松破百万美元。但监管环境在收紧:不只并购申报,数据隐私、税收合规和本地化要求都在升级。
我的建议很简单:一是提前了解目标市场法规。印尼反垄断法要求任何可能影响竞争的交易都须申报,门槛不高(资产或销售额超25亿盾即可)。二是组建专业团队或咨询本地律师,避免申报延误——像TikTok这样的巨头都栽跟头,小卖家更得小心。三是多渠道布局,别把鸡蛋全放TikTok篮子。考虑与本地平台合作,分散风险。
总的来说,这笔罚单虽小,却是大信号。跨境电商的黄金时代还在,但合规是底线。卖家们,抓紧审视自家操作,别让小疏忽酿成大麻烦。
>> 关注本站,每天分享跨境电商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