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全球航运市场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10月8日,航运巨头马士基(Maersk)发布的两则通知,迅速引起了行业内外的广泛关注。随着欧洲港口大规模罢工爆发,航运秩序已被彻底打乱,近百艘船舶因此面临严重的延误,而这场波及广泛的港口危机,正在对全球供应链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船期延误成定局
此次罢工的核心影响港口分别是比利时的安特卫普(Antwerp)和泽布吕赫(Zeebrugge),以及荷兰的鹿特丹(Rotterdam)。其中,安特卫普和泽布吕赫的引航员罢工自10月5日开始,原本稳定的引航服务被严重削减,导致港口的船舶处理能力急剧下降。尤其是安特卫普港,原本每日可以处理60至80艘船只,现仅剩下31艘。根据最新数据,截止到10月9日,近百艘船舶已在港外积压,等待进港或离港。
同时,荷兰的鹿特丹港也面临罢工困境。自10月8日下午3点15分起,鹿特丹港的两家关键绑扎服务公司Matrans和ILS开始为期48小时的罢工行动。该罢工直接影响到APM Terminals Maasvlakte II等四个主要码头的装卸作业,这些码头每年处理欧洲大陆约25%的集装箱转运任务。罢工的直接后果是大规模的船期延误,造成了严重的货物流动中断,进一步加剧了全球供应链的压力。
二、罢工的连锁反应
罢工不仅直接影响港口的装卸作业,导致航运秩序混乱,还引发了更广泛的连锁反应。有限的卡车运输能力无法应对大量集装箱的集中运输需求,导致临时存储费用大幅上涨,运输成本进一步增加。此外,内陆水路航班的固定时段被频繁取消,造成了货物运输的进一步停滞。甚至在汉堡港等周边枢纽,由于从其他港口转运的货物涌入,堆场利用率已经突破85%,造成了严重的堆积问题。
这一系列连锁反应的直接后果是,港口的运营效率大幅下降,供应链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对跨境卖家来说,这意味着运输周期变长、成本上涨、货物滞留时间延长,最终可能影响到订单的及时交付和客户满意度。
三、供应链的系统性脆弱性
对于此次欧洲港口罢工,许多人将其视为一场单纯的劳资纠纷,但从更广泛的视角来看,这背后反映的是欧洲港口系统性脆弱性的问题。事实上,自2025年下半年以来,欧洲一些重要港口,如安特卫普、汉堡和鹿特丹,已经开始暴露出运营压力的信号。加之全球贸易环境的动荡,如特朗普政府实施的关税政策等,航运公司不断调整航线,原本稳定的物流网络受到了严重干扰。
与此同时,劳动力短缺问题也在欧洲港口悄然加剧。过去几年,欧洲港口的人力资源和设备老化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致使在面对突发事件时,港口的抗压能力极其有限。这一系列系统性问题为罢工提供了温床,也让罢工的影响更加深远。
四、跨境卖家的应对策略
对于跨境卖家而言,当前的局势意味着他们必须对供应链风险进行更加敏感的预判,并采取积极的应对策略。首先,卖家应该密切关注主要航运公司发布的动态,及时了解港口的运营情况,尤其是在涉及核心枢纽港口的罢工或其他突发事件时。
其次,卖家应考虑拓宽物流渠道,避免过度依赖某一个港口或运输线路。尤其是对于那些依赖安特卫普、鹿特丹等港口的卖家来说,在当前情况下,寻找替代港口的运输方案显得尤为重要。例如,除了传统的海运方式,还可以加强空运和铁路运输的渠道,以应对船期延误和运输瓶颈。
同时,加强库存管理也是跨境卖家的应对措施之一。卖家可以通过提前备货、建立多元化的库存系统来降低运输延误对业务的影响。尤其是对于快速消费品或时效性强的商品,库存弹性和灵活性至关重要。
五、寄语
尽管此次欧洲港口罢工带来了供应链的巨大压力,但它也为跨境卖家提供了重新审视和优化物流布局的机会。那些能够迅速适应市场变化、在混乱中找到突破口的卖家,最终能够在竞争中脱颖而出。而对于其他依赖稳定物流的企业,保持灵活的应变能力和前瞻性的供应链管理将成为在未来市场中成功的关键。
>>> 关注本站,每天分享跨境推广前沿资讯( Ctrl + D 收藏本站/收藏为书签 )